24
2023.05
師大人
陳秋山與臺師大北美基金會灌溉母校 助公館新學術基地建設經費
臺師大第三屆傑出校友陳秋山學長,近期透過臺師大聖地牙哥校友會捐助 100 萬美元,作為公館校區「國際教學研究大樓」建設經費,期盼回饋求學路上所受恩惠。他推動創立的臺師大北美基金會,不僅讓海外校友捐款得以合法節稅,也讓來自全球師大人的愛心,完整挹注母校新世紀的宏遠發展。
 
理化系 49 級畢業的陳秋山,捐款時相當慷慨,但在朋友眼中,其實非常節儉。陳秋山從小因父親經商失敗,以致於從初中開始,念書時就常受同學幫忙,也養成了日後有能力就要幫忙的習慣。
 
陳秋山說:「我其實沒什麼一技之長,儘管我是學物理出身的,結果後來跑去做生意、搞投資。我就是普通人,只是敢於冒險,勇於嘗試而已。」而這位謙稱自己普通人的人,4 月 21 日,在夫人同李忠謀副校長、公事中心康敏平主任、鄧麗君秘書的見證下,簽下了捐贈意向書,透過臺師大聖地牙哥校友會捐助100 萬美元,創下本校個人單筆捐款最高紀錄。
 
遠在美國的陳秋山,卻離臺灣很近,且堅信助人為快樂之本,他將現在的富足,全歸功於朋友相助:「雖然我做生意,但只讓我足夠生活。這些捐出來的是朋友把他們賺的,按照股份分給我的。」已入耄耋之年的陳秋山,對經費只有提一個想法:希望待「國際教學研究大樓」落成後,能以「富秋」二字為其中的空間命名,為的就是感謝初中時期,伸出援手讓其度過難關的那一位同學。
 
陳秋山學長(左2)捐助100萬美元,作為「國際教學研究大樓」建設經費,也期盼回饋一路上所受恩惠。
 
陳秋山解釋:「取名為富秋,是因為這位同學叫做陳富山,富字不僅代表他富有,且富有愛心,而剛好我與他妻子名字中都有個秋字。或許他可能不缺錢,也不用我去回報他,不管他日後還記不記得這段故事,我都想趁此時紀念這位不求回報的好同學。」
 
「我只希望未來完工後,如果有一兩位學生看到我的故事,會認同我的理念,我就很開心了。」陳秋山把這段從初中時的恩情,透過這筆捐款,把這段故事留在師大校園內。(撰文:校園記者大傳所 110 級楊詠盛)
 
陳秋山學長(左2)與李忠謀副校長(右2)、康敏平主任(右1)、鄧麗君秘書(左1)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