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
2024.01
師大人
知名作家、國文系校友馬森辭世 小說、戲劇、文學評論貢獻卓著
知名華人小說、戲劇、文學評論家馬森於2023年12月3日凌晨在加拿大辭世,享耆壽92歲。馬森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文學系、國文研究所,文化部史哲部長表示其學養橫跨中西,長於當代小說和戲劇的創作及其研究,其中關懷現代人的中西文化衝突,「孤絕」一詞成為最佳寫照,留給讀者深刻印記,另著有《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》、《世界華文新文學史》等等,更是為文學界貢獻卓著。
 
知名華人小說、戲劇、文學評論家馬森於2023年12月3日凌晨在加拿大辭世,享耆壽92歲。(照片來源:中國時報)
 
馬森,本名馬福星,學名家興,筆名白寧、牧者、文也白、飛揚、樂牧等。1932年10月3日出生於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,1949年來臺,其在少年時期,曾於濟南、北京、淡水、宜蘭等地就讀中學。
 
馬森後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43級國文學系學士、47級國文研究所碩士,1961年曾赴法國巴黎就讀電影高級研究學院(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Cinématographiques, IDHEC),並於巴黎大學(Université de Paris)漢學院博士班肄業,1972年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(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, UBC),並且以社會學研究,榮獲哲學博士學位。
 
馬森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43級國文學系學士、47級國文研究所碩士,學養橫跨中西,長於當代小說和戲劇的創作及其研究,其中關懷現代人的中西文化衝突,「孤絕」一詞成為最佳寫照,留給讀者深刻印記。(照片來源:馬森教授家屬)
 
1965年,馬森與金戴熹、熊秉明等多名留法學生,一同創辦並且主編《歐洲雜誌》。其學成後,陸續於國內外多所大學任教,也在臺擔任《聯合文學》總編輯多年。
 
1987至2000年,受聘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,教授現代戲劇、小說、中國現代文學、文學理論與批評,謝一民、于維杰、卓秀巖等臺師大國文系校友,南下學術傳薪,允為上庠佳話,臺南,也因而成為其定居最久且最為深愛的土地。晚年旅居於加拿大,和臺灣文壇的互動雖然漸少,卻早已經對文學界與學術界奉獻深遠,備受師生推崇。
 
馬森於2016年7月菲莎文化論壇中演講。(照片來源:馬森教授家屬)
 
馬森創作以小說、戲劇為主,兼及散文,在當年是暢銷作品,且為文壇所重:其深受「存在主義」(Existentialism)的影響,關懷現代人在中西文化的衝突中,那無所依從的「孤絕」心靈,作品多縈繞在個人遭受傳統倫理囹圄,以及試圖逃離時的掙扎苦痛,如《孤絕》、《夜遊》、《府城的故事》等;其獨幕劇以家族衝突為核心,用荒誕的手法,寫荒誕的社會,開啟臺灣和華文世界「荒謬主義」(Absurdism)創作的先河,如《馬森獨幕劇集》曾於1980、1990年代風靡臺灣的戲劇界,至今仍於海內外各劇場演出。
 
馬森在文學評論上,著有《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》、《世界華文新文學史》等等:前書論述為學術界創見,也是一生學術精華,直至今日更為學界公推,影響甚深;後書共三大冊,顯見其企圖心,且曾指出在出版前書時,已深覺「兩度西潮」的論旨,並不只是針對中國現代戲劇,更需包含所有現代文學,於是,立志以「兩度西潮」的觀點,撰寫一部含括世界各地華文文學的文學史,推出後更引起眾多專家回響。
 
馬森旅居歐美多年,善於深入不同文化與不同世代的衝突: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、臺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高行健講座教授,是其好友之一,《靈山》小說一書便是由其協助出版;詩人瘂弦讚譽其不僅是「冷肅的學者」,同時,也是「塑造風格的藝術家」及「生活者」。
 
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楊宗翰副教授曾為《馬森文集》主編,認為其應由「創作」、「學術」、「編譯」三面向認識,並以一己之力貢獻文學史的立論,將西方文學的看法融入中國文學,因此,雖然編譯成果尚未受人重視,但其編譯角色堪稱臺灣文壇重要的啟蒙者,除了向斯人致敬外,也希望更多人重讀馬森。
 
馬森曾經榮獲第二屆洪醒夫小說獎、第一屆五四獎文學評論獎、第八屆府城文學獎特殊貢獻獎等,此外,也為社會熱心協助推動學術發展,如長期為成大鳳凰樹文學獎捐資「創意獎」,且獲「101年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」獎項,榮膺「李國鼎講座教授」一職。馬森著述等身,小說如《孤絕》、《夜遊》、《府城的故事》,戲劇如《窗外風景》、《花與劍》,散文如《墨西哥憶往》,文論如《東西看》,多達四十餘部。
 
馬森的訃告由徐秀玲遺孀於1月4日發布,並表示謹遵其遺願,後事從簡:「延遲訃告,期能緩和悲慟,祈請諒解。」文化部史哲部長聞訊後,深表哀悼以及敬意,並表示其學養橫跨中西,長於當代小說和戲劇的創作及其研究,筆觸敏銳,風格鮮明,且關懷文學與社會,而其「孤絕」一詞,更成為現代人最鮮明的注腳,留給讀者深刻印記。
 
文化部表示,在國立臺灣文學館籌備時期,馬森慨然捐贈近全套的《歐洲雜誌》與手稿、圖書等豐富的現、當代文學研究資料,成為臺文館往後進行文物徵集以及文學推廣的重要基礎。晚年移居加拿大後,又於返國期間,將早年的日記、手稿交託臺文館,這也是一次深具意義的捐贈。
 
馬森教授學術地位崇高,而在華文文學領域上的耀眼成就,在臺灣文學史上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,其文學的一代風範,大家不僅僅是同表追思,更是讓人永遠懷念、紀念、感念。(資料來源:臺師大國文系、文化部、中國時報/編輯:吳韋諒/核稿:胡世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