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是科學 英語系校友李艷惠獲選中研院院士

12
2024.07
師大人
語言是科學 英語系校友李艷惠獲選中研院院士
你認為語言學是文組還是理組?第34屆中央研究院院士7月4日公布名單中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65級校友李艷惠獲選新科院士,長期耕耘語言學的她,透過探討英文、中文、粵語、台語等多種語言,找出具有系統性及邏輯性的分析,以嚴謹及實證的研究成果,發現語言使用的因果關係。
 
第34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公布名單中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65級校友李艷惠獲選新科院士。
 
根據中研院院士選舉辦法,中研院院士是由現任院士連署或大學、研究機關主動提名,送至由院士組成的「選舉籌備委員會」審查被提名人資格及學術貢獻,名單經籌備委員會初審通過後,再提送院士會議「會前討論會」討論,後續再經中研院院士會議分組審查,投票選出新科院士,而李艷惠是臺師大英語系繼46級校友龔煌城、48級校友李壬癸、60級校友黃正德、68級孫天心後,第五位獲頒院士的校友。
 
李艷惠1977年自臺師大英語系畢業、1981年取得英語系碩士學位,同年再赴美國南加州大學(USC)攻讀語言學博士,並在1985年取得博士學位,起初於加州州立大學 Fresno 分校任教,隔年就返回母校南加州大學擔任教職迄今,多年來擔任無數國際出版社編審、獲聘數十本知名語言學期刊主編,她將外界視為「文科」的語言當作科學,以充分的實證拓寬現有文獻基礎,找出語言中的結構、語序、語意及語音的情境差異。
 
「語言學」是一門關於語言的科學研究,涉及對語言形式的使用、語言含義及語境的分析,和「學語言」不太相同,學語言強調個人在使用特定語言的過程,但語言學卻是一門研究語言演變的社會科學,學者不僅要熟悉特定語言,同時要關注人類語言的使用、結構及功能,需要探究各種語言的共同特徵和差異,提出系統性的方法描述和解釋語言的現象。
 
任教三十多年來,李艷惠教授著墨在漢語理論語言學的成就和影響力眾所周知,其學術著作接連在頂尖的國際期刊中發表,也出版諸多具有指標性的專書,她以邏輯性分析步驟,去拆解、解釋中文的語言結構,像是針對漢語wh-疑問詞的無定用法、台語使役與被動語態的使用、粵語漢語台語的動詞比較分析等,皆奠定漢語形式句法學的基礎。
 
近年來,李艷惠開始聚焦發展新的空語類理論(empty category),理論認為語法結構中存在著不可見,但卻具備意涵的使用,例如語言使用中往往省略主詞,卻能傳達意義的用法。她的研究不僅解決過往學者對於空語類的定義爭議,也一併解釋漢語中主詞及受詞的作用關係,被外界形容是走在理論語言學的尖端,並帶領著漢語語言學邁向更國際化的方向。
 
李艷惠也曾經受邀至巴黎高等研究院(Institut d'études avancées de Paris)擔任訪問學者,這是一間聚焦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國際研究中心,每年僅接待世界各地約25位學者,期間她也加入RFIEA中國研究計畫,RFIEA是由法國政府所創立的科學合作基金會,被公認是歐洲學術價值貢獻極高的機構,她針對漢語的語言參數詞彙變化、文法使用進行研究,使用語料庫和實地考查,去梳理各語言之間的差異,提供語言學界更充分的實證描述。
 
李艷惠也和哈佛大學語言學者、臺師大第七屆傑出校友黃正德教授等人共同撰寫『漢語語法』(The Syntax of Chinese)一書,並由引領全球學術和教育的出版社,1534年創立、最古老大學出版社之一的劍橋大學出版社(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)所發行,此書涵蓋了 25 年的理論語言學中研究成果,被視為當今研究漢語句法學中,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,該書的被引用次數更是超過1300次,學術影響力不言而喻。
 
李艷惠和哈佛學者、臺師大第七屆傑出校友黃正德教授等人共同撰寫『漢語語法』一書,並由劍橋大學出版社(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)所發行。
 
今年入選中研院院士的共有28人,身為人文社會組6位新科院士中的李艷​​惠,不僅是中央研究院語言學言研究所的學術諮詢委員召集人,任教於南加州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及語言學系教授期間,也獲美國歷史最悠久的Phi Kappa Phi協會,頒發南加州大學傑出教師獎,表揚她對於促進高等教育所做的貢獻。
 
任教於南加州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及語言學系教授期間,也獲美國歷史最悠久的Phi Kappa Phi協會,頒發南加州大學傑出教師獎,表揚她對於促進高等教育所做的貢獻。
 
投身研究的同時,李艷惠也經常到各國分享她30多年來的語言學研究,目的是希望更多後進學者,能站在她的肩膀上,為語言學研究有更多突破,獲選新科院士,不僅是象徵最高學術機構的認可,與此同時,她更是位優秀的教育家。(撰文:公共事務中心楊詠盛 / 編輯:胡世澤 / 核稿:鄧麗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