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術動態
臺師大拜訪德、奧、韓十所頂尖大學 強化合作活躍度 鞏固國際影響力
臺師大印永翔副校長於6月中旬,率領理學院陳界山院長和文學院張瓊惠副院長等教授代表團,出訪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(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)、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(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rmstadt)、哥廷根大學(Georg-August-Universität Göttingen)、波鴻魯爾大學(Ruhr-Universität Bochum)、明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Münster)、奧地利維也納大學(University of Vienna)等共六所歐洲頂尖大學,積極深化國際學術交流合作。吳正己校長於8月上旬,率印永翔副校長、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賴志樫院長、國語教學中心蔡雅薰主任、劉以德國際長等一行五人,拜會韓國外國語大學(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)、釜山外國語大學(Bus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)、釜慶大學(Pukyong National University)、釜山大學(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)等共四所韓國知名學府,維繫姐妹校關係與拓展海外連結。
出訪德國:天文物理、智慧運算、環境人文、國際漢學
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是本校在歐洲的重點姐妹校,2016年至今已有60位學生完成交換。雙方未來將加強於天文物理、智慧運算、環境人文及漢學的學術合作,共同推動研究人員交流。文學院訪團進一步商議「環境人文」的跨領域國際課程,為彼此的學生開設特色課程。
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和理學院訪團交流中,發現兩校系所師資專長結構相近,可盼未來雙邊教授深入互訪,促成學生交換學習。哥廷根大學與多位教授會晤,針對師生交換及其經費來源交換意見,如雙聯博士學位等,期待能推廣為更長久的合作模式。
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研究學院和文學院早在2015年締約,雙方於歷史學、臺灣研究往來密切,彼此也對於博士生與博士級研究人員,提出具體培育方案。明斯特大學語文學院及文學院於2017年成為姐妹校後,在中國中古史研究交流熱絡,雙邊也商討籌辦國際學術研討會,並且共同規劃國際課程。訪團另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語文與文化學院,完成簽署兩院的合作備忘錄(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, MOU)。
本次更顯見德國五所研究型頂尖大學,都具有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,常形成跨校的研究團隊或學者群,而且擁有大量來自德國科學基金會(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, DFG)的學者訓練團隊計畫,經費資助最多可達九年,是值得臺灣效法的人才培育有效策略。
印副校長(中)、理學院陳院長(左五)率訪團拜會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,開創學術交流合作契機。
拜會韓國:海洋環境、科技教育、人文教育、語言教學
韓國外國語大學自1985年,開始雙方中文系和國文系的合作,2005年開拓至全校性合作,本次兩校深度探討雙聯拓展合作議題,並且參訪校園。釜山外國語大學與本校早在2009年,便簽訂合作備忘錄,本次校長團隊會面,洽談進而發展現有合作關係,以及締結校級學生交換協議。
釜慶大學在水產和海洋環境,具有卓越的研究能量以及完善的教育體系,同時在工學與自然科學見長,本次已完成簽署校級合作備忘錄和策略性環境評估(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, SEA),並且參觀校園設施。釜山大學為本校姐妹校,合作始於2023年人文學研究所與文學院的院級MOU,本次則提升為校級MOU及其SEA,且對教育和科技人文進行交流與未來合作規畫,更多了解本校國語中心成功經驗以作為其模範。
整體而言,臺師大在此次德國、奧地利、韓國共十所頂尖學府的訪談中,除加深原有聯繫外,也達成多項的國際跨域合作協議,且於科技、人文、教育、語言等領域,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交流,深化本校高教合作版圖,更鞏固國際影響力。(撰文:國際處權楷樂、蕭郁蓁/資料來源:理學院、文學院)
吳校長(左)與釜慶大學簽署MOU和SEA,該校在工學及自然科學見長。
吳校長(右)與釜山大學簽訂MOU和SEA,該校更多了解本校國語中心成功經驗以作為其模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