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
2024.07
師大人
英語系校友、南加大教授李艷惠 語言學是科學 邁向國際尖端
  臺師大英語學系65級校友、現任南加州大學語言學系、東亞語文學系教授李艷惠,榮獲中央研究院第34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。李教授專精於語言學,透過深入探討多種語言,運用具有系統性與邏輯性的科學分析方法,並且以嚴謹的實證研究成果,發現到語言使用的因果關係,更對促進國際高等教育貢獻卓著。
 
  李教授出生於1954年,1977年自英語系畢業、1981年再拿到英語系碩士,同年赴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,在1985年取得語言學學位。原於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任教,1986年便返回南加州大學。多年來擔任無數國際出版社編審,獲聘許多國內外知名語言學期刊委員。李教授視語言學為科學,用充分的佐證,拓展現有文獻基礎,發掘語構、語序、語意和語音的語境差異。
 
  「語言學」及「學語言」是不一樣的:前者是研究語言演變的社會科學,後者是使用特定語言的學習過程。因此,語言學家不僅僅要熟悉特定語言,同時也要關注人類如何使用,且需要探究各種語言的異同,進而提出其理論與證據,以描述和解釋語言現象。
 
  三十多年以來,李教授在漢語理論語言學的成就眾所周知,其學術文章接連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,如漢語wh-疑問詞的無定用法等等,也出版許多具指標性的專書,如與英語系講座教授、教育部玉山學者、哈佛大學語言學系榮譽退休教授黃正德等,共同撰寫出版《漢語句法學》(The Syntax of Chinese),為當今研究漢語句法不可或缺的重要論著。近十年來,李教授聚焦空語類理論,不只解決本質及詞類的爭議,對比較句法也大有助益。
 
  李教授除了在學術研究有突破性成果,也曾擔負相關國際機構和計畫的要職,不遺餘力推動臺灣語言及漢語語言學向下扎根,使其能和世界接軌。李教授的影響無遠弗屆,不但奠定漢語形式句法學的基礎,也被外界形容走在理論語言學的尖端,且持續帶領著漢語語言學邁向更國際化的方向。
 
  對於當選新科院士,李教授表示,投身研究之餘,期待藉由分享,會有更多後進學者能站在其肩膀,為語言學帶來更多突破。李教授不僅是本校英語系繼46級龔煌城、48級李壬癸、60級黃正德、68級孫天心傑出校友後,第五位獲頒院士的校友,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,在語言學領域耕耘、培育、提拔國際人才。(撰文:楊詠盛/資料來源:中研院、臺灣語言學學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