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
2024.11
學術動態
臺師大頂尖學術講座啟動 師生共享世界級學術典範
  臺師大自2018年獲教育部玉山學者計畫補助以來,成功聘任13位來自美國哈佛大學、加州理工學院、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世界名校頂尖學者,來校持續精進學術能量,強化研究實力,深化跨域合作,以提升國際影響力。而本校除啟動「頂尖學術講座」(Distinguished Lecture Series),且於2024年邀請三位玉山學者,2025年也將聘請八位全球著名專家,其中,不乏諾貝爾獎、唐獎等得主,更讓全世界師生共享向「世紀典範」學習的機會和資源。
 
教育部玉山學者助力 美、日名校專家開講
 
  臺師大於2024年11月14日正式啟動「頂尖學術講座」,同時間首場講座也揭開序幕,由宋曜廷副校長、印永翔副校長、陳焜銘副校長、理學院陳界山院長、研究發展處許瑛玿研發長、國際事務處謝秀梅副處長,與首場講者、本校玉山學者暨英語學系講座教授黃正德,及其引言人、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暨本校第21屆傑出校友鄭秋豫,共同參與啟動儀式。
 
「頂尖學術講座」預計邀請11位國際知名專家光臨本校,以全英文進行專題演講,並且同步開放全球師生和研究單位實體參與及直播觀賞,讓全世界共享國際新洞見。
 
  在啟動儀式現場中,師長和貴賓們一起按下手印,呈現全球學術交流的世界地圖背板上,代表國際學者所屬大學與國家的光點瞬間亮起,象徵臺師大攜手世界頂尖專家們,一同邁向國際化的新里程碑。
 
  「頂尖學術講座」預計邀請11位自然科學、工程科技、社會科學、人文藝術等各領域重量級國際知名學者,親臨本校演講:2024年11至12月所率先登場的三場講座,依序為美國哈佛大學黃正德教授、日本東北大學齋藤理一郎教授、加州理工學院葉乃裳教授;2025年將有諾貝爾獎、唐獎得主等八名專家蒞校,以全英文進行專題演講,並且同步開放全球師生及研究單位實體參與和直播觀賞,讓全世界共享國際新洞見。
 
  宋副校長致詞表示,透過國際頂尖學者分享其學術經驗與最新研究成果,期許能夠拓展師生的視野廣度及思惟深度,發揮本校學術研究量能。
 
黃正德教授:語言學開創性大師 人工智慧與語言學並進
 
  美國哈佛大學黃正德教授,為英語系60級、英研所63級、臺師大第七屆傑出校友,從一位花蓮鄉間的小孩,到成為多所名校的教授,而且先後榮獲美國語言學會會士、中央研究院院士、歐洲科學院院士等等國際肯定,再再顯示其在語言學的卓越成就和不斷地深耕。
 
  2022年,黃教授以玉山學者身分,回母校英語系任教,盼能為本校與臺灣語言學界促成更多交流機會。11月14日的講座中,其以「生成語言學:大腦駭客還是AI?」為題,跨足科技及語言學,剖析兩者夥伴關係有助實現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共同目標。
 
  首場講座當天,教育學院的國際會議室座無虛席,同時經直播傳送到世界各地,現場與會者逾150人、線上參與者逾180人,期待藉由全球宣講形式,為各界提供跨領域新知。
 
美國哈佛大學黃正德教授以「生成語言學:大腦駭客還是AI?」為題,剖析兩者夥伴關係有助實現研究與技術創新的共同目標。
 
齋藤理一郎教授:日本奈米碳管權威 奈米材料與半導體相融
 
  日本東北大學齋藤理一郎教授,2023年至臺師大擔任物理學系玉山學者,並且身兼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(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, JST)核心研究進化科學技術計畫(Core Research for Evolu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CREST)「利用奈米材料的半導體裝置結構基礎技術」研究主管,更是奈米碳管領域權威。
 
  2024年9至10月,齋藤教授開設「第一原理計算在固態物理的應用」(Quantum Espresso Course for Solid-State Physics)密集課程,以深入淺出的授課風格,運用卡通來解釋複雜的物理法則,不僅學生容易吸收固態物理相關知識,也能快速進入科學討論。
 
  11月29日的講座中,其以「半導體的挑戰」為題,介紹半導體的基本概念,進而探討當裝置縮小至奈米尺寸後的技術瓶頸,也解析全球半導體產業為何愈加依賴臺灣先進製程,引領聽眾一起探索未來發展關鍵。
 
日本東北大學齋藤理一郎教授開設「第一原理計算在固態物理的應用」,深入淺出講授固態物理相關知識。
 
葉乃裳教授:國際女性物理先鋒 量子物理與運算力超越
 
  加州理工學院葉乃裳教授,25歲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,33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首位獲終身聘最年輕亞裔女教授,更被譽為全美極具潛力的年輕女性科學家之一。葉教授專精於實驗凝聚態物理、量子材料、奈米科學、奈米科技,2024年7月獲中研院第34屆數理科學組院士。
 
  2022年,葉教授以玉山學者之姿,開啟與本校的緣分,且於111學年度第一學期開設「奈米科學與技術導論」(Introduction to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)密集課程。本學期也開設「群論在凝態物理的應用」(Applications of Group Theory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)密集課程,架起理論基礎知識及研究專業領域之間的應用橋梁,吸引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學生、中研院研究員修習,促進跨域全面深度理解。
 
  12月19日的講座中,其以「基於二維量子材料的科技前瞻觀點」為題,講述隨著矽晶片電晶體和元件尺寸已接近量子極限,為了滿足運算能力與記憶體儲存需求,透過第三維度堆疊整合為可能的解決方案,而原子級薄度二維量子材料,具超越矽質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(Complementary Metal-Oxide-Semiconductor, CMOS)技術的潛力,為相當前瞻性的科學探究及技術應用。
 
加州理工學院葉乃裳教授開設「群論在凝態物理的應用」,架起理論基礎知識和研究專業領域之間的應用橋梁。
 
玉山學者向下扎根 諾貝爾獎向上拔尖
 
  「玉山學者計畫」審查標準除了教師的學術貢獻、研究成果和著作外,對於校務發展與科學研究的預期效益,也是其中核心要素;此外,教育部又針對取得最高學歷10年內或45歲以下,訂定「玉山青年學者計畫」。藉補助符合國際競爭的薪資待遇,不但協助大專校院延攬全球頂尖人才,也使其研究能量可以在臺灣學術環境扎根,更能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世界影響力。
 
  臺師大自2018年開始,獲聘任的13位頂尖專家:「玉山學者」包含物理系葉乃裳、齋藤理一郎教授、英語系黃正德、徐碧美教授、臺文系史書美、莊育穎教授、化學系林民生教授、地理系Richard Howitt教授;「玉山青年學者」包含數學系孟悟理教授、物理系卜宏毅、吳亞霖教授、地科系李悅寧教授、學習科學學程林孜蓉教授。顯見其領域相當多元化,能持續為本校師生增廣見聞。
 
  2025年更將邀請三位諾貝爾獎以及一位唐獎得主,光臨本校演講: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、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榮譽金融學教授Myron Scholes(麥倫.休斯);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、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物理學教授、瑞士日內瓦大學物理學教授Didier Queloz(迪迪埃.奎洛茲);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、表藝所講座教授高行健;2018年唐獎漢學獎得主、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、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宇文所安。
 
  歡迎全世界師生參與臺師大「頂尖學術講座」,共享國際典範的學術成就和前沿新知。(撰文:楊詠盛/資料來源:教育部、中研院、Nobel Prize)
 
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yron Scholes(麥倫.休斯)。
 
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。
 
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Didier Queloz(迪迪埃.奎洛茲)。
 
2018年唐獎漢學獎得主宇文所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