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變局下的英語授課:徐碧美教授剖析 EMI 的未來挑戰與機遇

07
2025.03
學術動態
全球變局下的英語授課:徐碧美教授剖析 EMI 的未來挑戰與機遇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2025年2月27日舉辦第四場頂尖學術講座,邀請國際知名應用語言學專家、玉山學者徐碧美教授(Amy B. M. Tsui)主講。徐教授現為臺師大英語系講座教授,亦是香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。她以全英文演講,深入探討當前國際局勢變遷下,英語作為授課語言(EMI)的發展與挑戰。本次講座以「Revisiting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“an Era of Deglobalization” 」為題,由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廖咸浩特聘教授主持,吸引眾多學界人士與師生參與,包括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、圖書館廖學誠館長、英語學系陳純音系主任等,充分展現學界對 EMI 趨勢的關注。
 
徐碧美玉山學者與與會者合影。
 
在全球政治與經濟快速變動的背景下,EMI的發展備受矚目。徐教授引用最新研究,探討英語是否仍是國際學術界不可或缺的通用語言,並分析臺灣將EMI納入雙語政策核心策略的可行性。她指出,近年來中國、南韓及部分歐洲國家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,這一趨勢讓學界開始重新思考EMI的未來。她進一步強調,大學應肩負責任,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,使其能夠在全球社會中發揮所長,貢獻專業知識。
 
此外,徐教授探討EMI課堂的教學方法,強調透過小組合作與師生互動能有效提升學習效果,並指出EMI課程應在「全英語授課」與「母語輔助教學」之間取得平衡,以確保學生能夠順利理解與應用所學內容。她也提及EMI發展的三大關鍵動力,包括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的需求、國際大學排名的影響,以及聯合國發展目標等全球政策對高等教育的推動作用。
 
在語言政策方面,徐教授分析了「單語教育」與「多語並行」的差異。她認為,雖然英語可作為國際通用語言,但學習過程應融入多種語言和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源,讓學生能夠逐步適應,最終成為國際社群的一員。
 
主講人徐碧美玉山學者分享國際語言新知與政策。
 
本場講座吸引80多位師生現場參與,並有超過150位海外觀眾透過線上直播收看。與會者踴躍提問,討論主題涵蓋EMI在大學排名中的影響、教師培訓的挑戰、如何透過合作學習縮小語言落差,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AI)對英語學習與學術交流的影響。熱烈的學術對話展現了EMI在非英語母語國家推動時的機遇與挑戰。
 
現場學者相互交流、互動熱烈。
 
未來,本場講座內容將上傳至臺師大網路大學平台,供更多人學習。未來臺師大將持續邀請國際級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,推動全球學術交流,展現其在知識傳播與教育創新的重要貢獻。(資料來源: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 / 編輯核稿:胡世澤)
 
【其餘場次及活動時間】
 
114年3月20日(星期四)10:30至12:00。講者:德國圖賓根大學語言學系Harald Baayen教授(歐洲科學院院士)
 
114年4月24日(星期四)10:30至12:00。講者:本校地理學系 Richard Howitt 講座教授(玉山學者)
 
114年5月23日(星期五)14:30至16:00。講者:本校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曾志朗講座教授(中央研究院院士)
 
活動地點:講座採實體與線上同步舉行
 
實體:本校圖書館校區教育學院大樓2樓202國際會議室。
 
線上:直播連結將於活動三天前公布於本校「頂尖學術講座網站」(https://top.ntnu.edu.tw/ntnulectures/ZH-TW/index.html)
 
報名方式:自即日起,請逕自本校「頂尖學術講座網站」報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