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師大第25屆傑出校友》當代藝術家 江賢二

05
2025.06
師大人
臺師大第25屆傑出校友》當代藝術家 江賢二
2025-06-05
以藝術擁抱世界 抽象詮釋生命 光影定格時空
臺師大藝術系 54 級校友、國際知名抽象藝術家江賢二,以深厚藝術素養和獨特創作風格,在全球藝壇享有盛譽。就讀大學時,接受李石樵、廖繼春與陳慧坤等名師指導,奠定堅實的藝術基礎。畢業後赴法國與美國發展,逐步形成個人風格,擅長以抽象形式詮釋內心情感與社會關懷,作品展現深刻人文思考。

2007 年起定居臺東金樽,於大自然中獲得靈感,開啟第二藝術生命。為回饋社會,他傾其所有,將工作室擴建成江賢二藝術園區,今年 3 月對外開放,為臺東注入文化活力,其作品亦涵蓋立體裝置與跨界合作,展現持續創新的精神。

江賢二以藝術連結世界,以創作詮釋生命。他的藝術成就不僅是個人榮耀,更為臺灣藝術文化書寫下璀璨篇章。
 

2019 年,江賢二為臺北市立美術館於 2020 年舉辦的「江賢二:回顧展」創作〈金樽〉系列新作

孤獨童年與藝術啟蒙

  1942 年,江賢二出生於臺中,父親長年在海外經商,母親早逝,童年時期雙親的缺席使他感到自卑,性格內向。受小學美術老師張錦樹啟蒙,藝術慰藉了孤寂的心,15 歲便立志「走藝術的路」,而自中學開始,聽古典樂成了一生的嗜好。1960 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系,但因感染肺結核而休學一年,期間學習大提琴。
  在師大附中就讀時,江賢二跟隨李石樵學畫,大學亦受廖繼春和陳慧坤指導。除了師生關係,也是聊藝術的朋友,當時江賢二常到陳慧坤老師家裡翻閱其從法國巴黎帶回來的畫冊,拓展藝術視野。

  陳慧坤曾在素描課上對他說:「你以後不必再畫石膏像了!」可見當時江賢二已有扎實的藝術根柢;廖繼春在油畫課時逐一品評學生的畫,端詳著江賢二的畫作評價:「這是天才的作品。」說明年紀尚輕的江賢二已跳出師大寫實的傳統,對藝術有自己的見解。

  大學時期,江賢二與同班同學姚慶章、顧重光共同成立「年代畫會」,積極投入藝術創作與討論,並在臺灣省立博物館(今國立臺灣博物館)舉辦首屆「年代畫會展」。與他同期的同學,包括林惺嶽、何懷碩、謝孝德、許懷賜等人,也都懷抱對藝術的崇高理想。自學生時代起,江賢二便將畢生心力奉獻於藝術創作,無論面臨經濟困境或創作瓶頸,始終不曾放棄。

 

1968 年,江賢二攝於巴黎聖母院

巴黎與紐約 踏入藝術新世界

  大學畢業後,他曾在基隆的一所國中任教一年。在碼頭旁設立個人畫室的日子裡,空氣中瀰漫的重油氣味對他而言並不令人厭惡,反而讓他感到一種熟悉與舒適,直言這氣味與油畫的氣息如出一轍。

  當時,他懷抱著對法國的嚮往,時常凝望著碼頭上來往的船隻。甚至有過異想天開的念頭:趁著貨輪卸貨時跳上船,直奔法國馬賽。談及這段往事,他笑言:「還好父親當時買了單程機票,讓我打消了跳船的念頭。」

  1967 年底,江賢二出發前往法國巴黎學習和發展,期待能與偶像――雕塑家賈克梅第(Alberto Giacometti,1901 - 1966)見面交流,然而,抵法後才發現賈克梅第已於前一年過世,此事對他打擊甚大,加上隔年巴黎爆發「五月學潮」,引發全國大罷工,江賢二的創作和經濟頓時陷入困境,於是與音樂系 54 級畢業的新婚妻子范香蘭轉赴美國,從此長居紐約三十年。

  旅居紐約之初,受到當代藝術新潮的衝擊,他深居簡出,自絕於藝術圈之外,一心想找到個人風格定位。1970 年代的紐約盛行「照相寫實主義」(Photorealism),但江賢二仍舊堅持抽象畫風,該時期作品頗受「極簡主義」的影響。在紐約,他受到安迪.沃荷經紀人伊凡.卡普(Ivan Karp,1926 - 2012)慧眼賞識,分別於 1975 年與 1994 年在紐約舉辦個展,但認為自己尚未準備好,始終與藝術市場保持距離。

 

1970 年江賢二於紐約 SOHO 區工作室創作鉛筆畫作


1970 年,江賢二攝於紐約 SOHO 區工作室


1967 年,江賢二與范香蘭攝於結婚喜宴


1968 年,江賢二攝於巴黎畫室
 
突破自我 三次創作高峰經驗

  1982 年夏天,江賢二回到巴黎,租賃拉丁區丹敦電影院(UGC Danton)頂樓的閣樓當畫室,把自己封在沒有光線的畫室中,創作出當時最滿意的系列作品《巴黎聖母院》及《遠方之死》,讓他首度肯定自己「這輩子有資格當畫家」。 巴黎至今仍是他藝術精神的原鄉,之後仍不斷重訪,以刺激創作靈感。《巴黎聖母院》使他的抽象畫風格卓然成形,並逐漸發展出「封窗作畫」的習慣。

  1995 年起,江賢二為了探視年邁受傷的父親,較頻繁地往返臺美兩地,直至 1998 年正式返臺居住。離鄉 30 年,故鄉的轉變帶給他強烈的衝擊,過去淬鍊的純熟技巧,融入故鄉的元素,發展出《百年廟》系列,再次經驗創作高峰。返臺後,他陸續在誠品畫廊舉辦六次個展,內心卻對作品的創新越來越難以滿意,終於以破釜沉舟的決心,成就氣勢壯闊的《銀湖》系列,迎來繼《巴黎聖母院》、《百年廟》的第三波創作高峰。

 
遷居臺東 開啟第二藝術生命

  江賢二一生逐海而居,居住於臺北時,常和妻子開車駛過東海岸,欣賞山海的晨昏景色,由此創作《臺灣山脈》系列。2007 年,夫妻二人在臺東縣東河鄉的金樽覓得合適基地,闢建工作室,定居至今。從巴黎、紐約到臺北,無論畫室在何處,江賢二從未停止尋找、捕捉、表達內心精神性的「光」,然而,臺東的自然卻讓他對「光」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。

  在臺東之初,江賢二畫不出滿意的作品,每當走到戶外看山看海、看日出日落,感受空氣的濕度與陽光的熱度,不禁覺得畫室中的作品難與自然媲美;時間久了,江賢二的身心皆受自然浸潤,創作風格由沉鬱轉向明亮,將自然的光與顏色迎進畫面,繽紛而充滿自然性的《比西里岸之夢》、《金樽》等系列相繼出現。臺東滿足他不斷求新求變的靈感需求,至今仍帶給他豐沛創作能量,如同江賢二自言「臺東給了我第二個藝術生命」。

 
精神轉譯 啟發繪畫的古典樂

  繪畫和音樂皆是江賢二所愛,他的創作多次出現聽覺藝術轉換為視覺藝術的主題,早在大學畢業那年,他就已經創作出荀白克名曲《淨化之夜》的同名作品;在巴黎苦苦探索內心精神與繪畫顏色時,畫室裡播放著馬勒的音樂;巴哈、德布西、孟德爾頌的音樂都在不同人生階段陪伴著他,而《德布西──鍵盤》、《向巴哈致敬(平均律)》、《乘著歌聲的翅膀》、《牧神的午後》等作品則在臺東時陸續問世。
 
 

1982 年,江賢二與〈遠方之死 82-01〉畫作,攝於巴黎工作室 
 
 

1998 年,江賢二於台北松江路畫室創作出《百年廟》系列作品
(潘重安 攝,典藏雜誌社提供)
 
關注社會 慈悲大愛的胸懷

  做為藝術家,江賢二時常謙稱自己對社會沒什麼貢獻,並感嘆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無處著力,但他對社會並非不聞不問,反而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。臺灣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江賢二創作了《淨化》系列,在〈淨化 99-05〉中寫滿受創災區之名,〈淨化 99-03〉畫面中的方格與黑煙亦代表他對傷亡者的哀悼之意。兩年後創作〈對永恆的冥想 01-07〉,在畫面中寫下「尊重」、「和平」、「寬容」、「智慧」、「人道」等中英文字,展現對美國九一一事件悲劇的感悟及祝禱。

  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戰爭相繼發生,即便安居於臺東東海岸美麗的景色中,江賢二依然有感於世界動盪不安,在 2022 年個展時發表《Covid-19》和《火與冰》系列,做為對生命無常、戰火無情的回應,反映出他對世界、對社會的關心與共情。

 
跳脫繪畫 積極嘗試的開闊心態

  今已年逾八十歲的江賢二不再是封起窗戶、隔絕外界、一心向內探索的隱士,反而樂於和年輕藝術家交流,也和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合作、共創,如:音樂、時裝、劇場、電影……不一而足;他不僅無償授權作品圖像給各界團隊,甚至讓出重新詮釋作品的空間,時常勉勵創作者盡力嘗試,做出好的藝術。

   江賢二大部分的作品為平面繪畫,但極早就對三度空間感興趣,在繪畫作品有意識地創造出無限延伸性。他在 2006 年首次嘗試設計立體作品,搬到臺東後,創作方式和型態已不囿於傳統技法,縱情揮灑觸手可及的材料,畫室內外的鐵絲、模板、顏料罐、塑鋁板、鐵皮浪板等廢材都成為媒材,展現高超的藝術技巧和精神的自由性,創作多件立體裝置作品,甚至擴展為地景藝術。

 
畢生夢想 回饋臺東的禮物

  居住紐約時,江賢二曾買下長島東漢普頓(East Hampton Village)的一塊地,打算做為長久居住的畫室和寓所,同時興起「開放畫室空間」的構想;另一方面,他始終對建築有濃厚的興趣,當時的畫室即是他親手打造的。

  2008 年搬到臺東之後,江賢二有感於臺東大自然給他的藝術養分,重燃當初住在東漢普頓的夢想;2014 年起以臺東畫室為基地,規劃並闢建「江賢二藝術園區」,希望打造一個將藝術、建築融入自然環境的藝術園區,和世人分享臺東的美。江賢二將之視為完整呈現畢生理想的一件地景藝術作品,並以此一圓四十年前在紐約長島許下的夢想。「我始終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人心。」歷經 12 年籌備與建造,由藝術家江賢二的畫室所延伸出來的「江賢二藝術園區」, 終於在 2025 年 3 月正式對外開幕,共規劃五棟建築與一座雕塑公園,園區內將展出江賢二最完整的作品。

 

2007 年,江賢二於東和鋼鐵苗栗廠創作首批鋼雕作品(劉慶彬 攝)


2022 年臺北畫室

  身為好友的嚴長壽董事長於十多年前 (2009 年底 ) 於臺東創辦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,成為江賢二藝術園區的共同發起人,他形容江賢二的作品:「永遠隱喻著希望,且如同他的個性般,優雅、細緻、詩意,大器而無私。」

  園區每一個角落,一草一木都蘊涵著江賢二的美學,83 歲的他每天創作不綴,還有好多天馬行空的點子想嘗試;這片土地承載著他移居台東十幾年來的創作歷程。來到這裡,訪客不僅感受到藝術家巨大的創作能量,還可以坐在眺望太平洋的「德布西咖啡」,或是天氣好時可看到綠島的「靜池」之前,感受啟發江賢二創作的光線、空氣、大海、植物……,園區已然成為臺東新地標,也是留給臺灣最棒的文化資產。

 
給師大學弟妹及年輕藝術家的建議

  最後,江賢二分享了他的心得。他認為藝術家應以「普通人」的角度出發,不應過度強調身分的特殊性。技巧與表現形式固然重要,但更關鍵的是如何看待生活、對待他人,並關心社會與人類。即便科技變遷,能觸動人心的作品,才是真正的藝術。

  此外,他也勉勵年輕藝術家在堅持熱情的同時,也能保持開放的心態,並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時光,例如照顧父母、陪伴孩子。他勉勵年輕藝術家要順其自然地生活,並對社會做出貢獻,這是他始終不變的信念。(撰稿人:胡世澤)

 

2022 年,江賢二藝術園區階段性開放參觀,剪綵儀式,由左至右依序為:林友寒、廖明彬、王美文、周俊吉、江賢二、王志輝副縣長、陳連春、嚴長壽、黃葉寶鳳、鄭欽明 ( 高信宗 攝 )


2023 年與嚴壽合影於日本江之浦測候所


江賢二藝術園區 ― 靜池


2023 年於高雄美術館個展
 
第25屆傑出校友—藝術學系54級
江賢二/大事記
  • 1942    2 月 1 日 出生於臺中
  • 1951    就讀臺北市日新國民學校,受美術老師張錦樹啟發,開始學習繪畫
  • 1954    考入臺北建國中學初中部;初三立志走向藝術之路
  • 1957    考入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,期間向李石樵習畫,也接觸油畫
  • 1960    考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;新生入學體檢時,發現患有初期肺結核,被迫休學一年;學習大提琴
  • 1961-65    師大學習期間,受李石樵、廖繼春、陳慧坤等旅日前輩畫家啓發及影響
  • 1965    1 月 與同班同學姚慶章和顧重光組成「年代畫會」,並於臺灣省立博物館(今國立臺灣博物館)舉行聯展;6 月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;9-11 月 作品獲選參加「巴西聖保羅雙年展」
  • 1966    2 月 25 至 27 日 在臺灣省立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
  • 1967    前往法國巴黎學習並發展
  • 1975    藝術經紀人艾文.卡普的推薦下,於拉瑪尼亞藝廊舉辦在紐約的首次個展
  • 1982    重回巴黎短期創作;先後發展出「巴黎聖母院」與「遠方之死」兩個重要系列
  • 1983    在紐約長島的東漢普頓,覓地建屋、自闢畫室
  • 1986    完成兩件「淨化之夜」系列作品
  • 1989    以作曲家孟德爾頌的《無言歌》鋼琴抒情曲為題,發展同名系列畫作
  • 1994    在艾文.卡普成立的哈里斯藝廊舉行在紐約的第二次個展
  • 1995    回臺探望因意外跌倒受傷的年邁父親,嗣後經常返臺探望
  • 1997    3 月 臺北誠品畫廊個展(闊別 30 年後重返臺灣的首度個展)
  • 1998    11 月 在臺北誠品畫廊第二次個展
  • 1999    5 月 於「家園:誠品畫廊十週年策劃展」,展出《遠方之死》(1982)和《百年廟》(1998)兩幅大畫;9 月 21 日 南投集集發生大地震,同感震憾,發展出「淨化」系列
  • 2000    3 月臺北誠品畫廊第三次個展
  • 2001    9 月 11 日 因美國紐約發生震驚全球的恐怖攻擊事件,深有所感,創作《對永恆的冥想 01-07》以表關懷;11 月 臺北誠品畫廊第四次個展
  • 2003    5 月 臺北誠品畫廊第五次個展;11 月 誠品畫廊第六次個展
  • 2006    交通部仁愛路綜合辦公大樓公共藝術案,創作彩色玻璃立體作品《生命之光》;6 月 參與「素描之跡・跨文化遊蹤」三人聯展,臻品藝術中心,與紀嘉華、Lloyd Martin 共同展出
  • 2007    在臺東縣的金樽村闢地自建住居及畫室,開始創作「比西里岸之夢」系列;10 月 「平面與空間」個展,臺北;首度展出由「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」贊助創作的鋼鐵雕塑作品
  • 2010    發展「臺灣山脈」系列
  • 2011    1 月 「比西里岸之夢」個展,臺北
  • 2011-13    以巴哈、孟德爾頌、德布西等作曲家為靈感,創作系列作品:— 向巴哈致敬(平均律)(2011);— 乘著歌聲的翅膀(2011–2017);— 德布西──鍵盤(2013)
  • 2013    10 月 「乘著歌聲的翅膀」個展,臺北
  • 2014    12 月 「從巴黎左岸到臺東比西里岸」個展,臺東美術館
  • 2016    2 月 「大破大立」四人展,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
  • 2020    3 月 28 日至 6 月 28 日 「江賢二:回顧展」,臺北市立美術館
  • 2022    9 月 24 日至 11 月 27 日 「江賢二 2022 個展」,臺東美術館;12 月 22 日至 2023 年 3 月 11 日 「無名的謬思─江賢二、林友寒、周裕穎聯展」,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. 文化 . 藝術中心
  • 2023-24    12 月 2 日至 2024 年 3 月 10 日 江賢二 2023 個展,高雄市立美術館;12 月 16 日至 2024 年 2 月 29 日 走進江賢二—— 光影交響特展,衛武營都會;12 月 22 日至 2024 年 3 月 3 日 Re:江賢二—— 數位冥想.江賢二光影沉浸展,双融域 AMB SPACE ONE
  • 2025    3 月 15 日 江賢二藝術園區正式開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