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想見你 文字下的不朽
「想念離我如此之近,才發現你多遙不可及。」《想見你》第1集
2020年,《想見你》橫掃電視金鐘獎六項大獎入圍,王詮勝與黃雨萱的別離,勾勒青春戀曲的遺憾,劇情前的每字每句叢殘小語,悠遠與哀戚,卻能娓娓扣入痛徹心扉的相愛後感傷,而這全來自106級臺師大國文系畢業生,不朽。
拾起紙筆 擁抱每個身份
初見不朽,是在Instagram上探索框,當無數朋友按顆愛心,她的貼文浮現,也讓同情共感躍然紙上,文字下的故事成分,背後的喜怒哀樂,也讓人更為好奇這位香港女孩,她的細膩與平凡下的不凡。
「平常我是普通人,泰勒!」在Instagram擁有超過30萬人追蹤,同時又是誠品暢銷作家,「壓力太大了!」過去的她從文字創作者出身,卻害怕稱自己為作家,因為「作家」是個沈重身份,帶給人一種壓力與負擔,需要為文字負責任,為講過的話承擔重量,因而在社群平臺上,她說她就像是朋友,重中之重是聆聽與對話,像朋友般的存在,對粉絲來說是拉近,也是交心。
之所以取名「不朽」,其實是陰錯陽差,最初只將Instagram的空間名為不朽,那是個記錄生活的地方,因為時間會帶走一切,記憶也絕非如此牢固,因此寄託文字,文字在很久以後還能閱讀,還能回到當時那個場景。從向量空間到真實世界,不朽說這筆名單純是沿用,但也期許自己「不要成為腐朽的人」。
過去從寫粉絲小說開始,不朽笑說,這是看偶像劇產生的後遺症,與別人不同,在偶像劇中她最關注的,永遠是那個劇中愛不到女主又很悲慘的男二,小時候的不朽常想,為什麼編劇要這麼狠心,但既然給不了角色一個好結局,不如她就自己動手寫,直接賜給男二一個善終,也因此初嘗創作故事的有趣,開啟她的寫作之路。
「非中文系不念!」在多數家長心中,中文系是個窄門,將門打開,往往看見的只有作家、記者或老師,但不朽仍毅然決然,創作是一望無際的海,她也沒想過究竟當了作家,收入會是多少,只求個溫飽,只要能夠持續保持自己熱愛的事,對她來說,沒什麼能阻擋她對文學與文字的渴望。
初來師大 熟悉每個角落
大學是人生很重要的部分,不朽直言這將是決定未來去向、幫助自己成長的階段,走出視野,看到更大的世界,因此到外地讀書,讓她能有更多學習方向,是她新人生體驗與累積的重要關卡。
「宿舍!」說起想念的師大,離鄉背井的不朽毫不猶豫地將她的回憶搬上檯面。在考試因緣際會下,初來乍到的師大,是不朽飄洋來臺的港灣,而身為僑生,自然而然回家次數屈指可數,學一舍成為不朽最有感情的歸屬,是座有情感的依歸,更是她喜怒哀樂築起的堡壘。
隻身來臺,在外闖蕩,需要擔起的除了課業沈重,還有生命重量,忙碌的打工是為了撐起在臺灣的生活起居,學一舍是不朽能在繁忙中,沈澱後再起的充電站,在宿舍中,是唯一自己待的象牙塔,寫小說很龐大,不如來點短文字,大學生活的時間縫隙中,騰出時間寫下幾筆,成為她來臺灣生活的出口,梳理清楚混亂自己的煩惱與情緒。
在師大國文裡,讓她對中文文學的想法不停轉變,一開始的國文系課程對她來說,是個急需接受與適應的空間,她以為會出現許多如張愛玲般的現代文學,但更多的是傳統古典文學,因此一度困惑,這是想要的中文生活嗎?
但不朽後來了解國文系的要求有所意義,在她看來,這些傳統其實具有存在必要,可能在當時會認為四書五經、聲韻學的發音流變,或千古文學的寫作方式,既枯燥又乏味,然而沒有過去哪來現在,若是沒有人研讀,這些經典便無法流傳,因此讀起國文系,使命感便是傳承,是樣偉大成就。
詩詞選、206韻、文學史背到崩潰,圖書館B1自修室順勢是不朽考前讀書的通宵領土,也算是第二個能常找到她的地方,她笑說平常不讀書,考前衝刺才能記得住,或許熬過才懂深刻,在大學四年裡,讀得辛苦才發現傳統底子的重要性,過去背景知識產生輪廓,打好文學基礎,讓她創作更有一定意境。
「這很棒耶!」聽到臺師大大一國文即將轉型成「中文閱讀與思辨」,不朽發亮的眼神,不難看出她對於新型態國文課程的期待,「太多人被埋沒了!」她認為,以往的課程缺少討論空間,給什麼就吸收什麼的方式,似乎缺少生動,填鴨式的注入教學,往往讓記憶與背誦更顯薄弱。
而新學期的課程內容,以培育獨立思辨及跨域學習人才為目標,藉由美國賓州大學「深度討論(Quality Talk)」教學法,在教學改革的創新下,培養「閱讀」、「思辨」、「寫作」及「表達」的核心素養,因此若課程討論時間增加,並在創作與思考上的幅度提升,不朽十分相信,這必能挖掘更多寫作高手,能讓有才的同學發揮實力。
而上古詩詞,對於月亮總是有著詩情與唯美的意象,是思鄉,又是永恆,而在Instagram上時常將月亮當作文學素材的不朽,是否開始想起家鄉,難道月是故鄉圓的意味漸漸濃厚了嗎?「我只是半夜失眠睡不著啦,當全世界都睡著,只剩下月亮陪著我,很浪漫!」似乎沒有睹物思情的淒美情節,不朽的日常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,如常生活但也令人莞爾。
同情共感 接納每個聲音
不朽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點滴,感覺來了便會立刻寫下來,聽歌也是,心情寫照不同,歌單取向便會多元,幫助思考,記錄是正視某階段的自己,書寫即是解藥,面對很多過不去的坎,寫下來的過程中雖然再次經歷,但其中會逐漸療癒與看開很多事情,打在那的結,便捎然而開。
從文字創作之所以跨行作家出版,原來是因為不朽的小心願,「稱為作家就要有實體成果!」從開稿規劃、書寫到設計與用紙,成書的那刻眼淚要奪眶而出,雖然越來越少人買書,但實體書傳遞的溫度不一樣。
然而感動的背後卻是一個剖開自我的過程,尤其在父母家人面前,很多秘密都要被發現,不朽笑說,出書當時她真的想找個洞鑽進去,青春期的她發行《與自己和好如初》,這是多赤裸裸地將自己攤在父母面前,慶幸做父母的並沒有正面挑起不朽的青春紀實,反而選擇在背後默默關心她在臺灣的生活,其實父母才是生命中最包容的那個。
曾幾何時,開始關注每個給她的回應,當三十萬人看著不朽,對她來說是負擔,過去能夠隨筆而行,而現在承擔該需要肩下的責任,不能再憤世罵世界,文字需要收起往日的銳利與鋒芒,在面對大眾與聲音,保持自己出口的重要,並顧慮大家的心理衝突,平衡寫作深淺。
「讓我最開心的留言不是『你的文字救了我』,而是『因為你我第一次買書』,『我本來不看書,卻進了書店買它』。」
網路創作家起家卻走入出書,一路走來不乏的流言耳語,「只是個雞湯、假文青甚至矯情,年輕的作家不成氣候,你的經歷能給予讀者什麼?」貶義的冷嘲熱諷,時代感下的真文學與否,這些其實也曾打擊過不朽,但這世界充斥著各種聲音,全面討好,倒不如用心照顧好自己的讀者,每個時代有不同的樣貌,對於不朽,她說或許她沒龍應台厲害,但能夠吸引新的人,去看喜歡的書,將他們帶進閱讀的世界,為這世界有貢獻,建立的新時代也是種時代感。
倦鳥不歸 走遍每個城市
香港是歸根的家鄉,臺北是開枝的夢想,北京是新芽的初生,對不朽來說,三個城市有她各自的寫照,卻又那麼點接 近。
香港是家,過去和家裡關係不好的不朽,成長時刻便是來到臺灣,「距離產生美」的異地聯繫,當碰撞減少,轉而開始關心家裡,珍惜可以待在家的每一刻,那種嘮叨也會變成叮嚀。
而臺北,乘載無數個第一次,夢想憧憬的實現,完成過去想也沒想過的各種時刻,從出書、擁有讀者到簽書會,臺北奠定起不朽的高度。
為了一圓童年夢想,給予主角們她所嚮往的結尾,從師大畢業後,不朽決定到北京電影學院,追尋未盡的故事。學習寫劇本,刻畫完整人物關係表,不朽可是煞費用心,初期的寫作步履蹣跚,問題竟然是在國文系的遺毒,「我很常被編劇罵!」畢竟讀起中文會有華麗字眼,寫起散文需要很多去形容內心環境,不同場合不同文體,這個轉換對不朽還是太難,還在摸索,也不禁感嘆中文之美的奧秘。
到北京繼續求學,或許是政治因素給予的徬徨,抑或是新生活的全新挑戰,起初對不朽來說是會感到焦慮害怕的,但隨著入境應該隨俗,一般城中民眾對國籍看法似乎不那麼掛在心頭,與世界上的華人一樣,習以為常的翻著黃曆,度個團圓中秋或期待炮竹迎新年,政治是留給上級談的,也不是過往新聞呈現的如此好見,這也讓不朽放下懸在半空的心,更能充分迎接新的挑戰。
文字記錄旅行的意義,也讓她重拾靈感,走過每座城市的道路,豁然開朗的是心境,更是填補人生每一個圓。
疫後生活 揮手每個過去
新冠肺炎疫情仍舊燒得滿城烽火,臺灣目前處於平穩期,回歸日常,國際鎖國,心的距離沒有限制,疫後生 活首要面對的,是如何告別曾經人事物。
「來師大念書,是我第一次離開香港,離開家,一個人生活,進海關前我不敢回頭看,我連再見都不敢說,怕會紅了眼眶,直到過海關,我才敢蹲在地上放聲大哭,這次是我最遺憾,沒有好好跟家人說再見。」
不朽認為,別離是必經的人生課題,或許是家人、朋友、愛人更甚某個身份的自己,都是各自承載在自我生命中,告別很悲傷也很不容易,但「不要害怕告別」,這是需要不斷學習與接受、正視與面對。接受生命每個瞬間,或許未來終將無法再遇見,但當好好說再見後,這場道別便有很好的完結,治癒的心,蜻蜓縱點水,也不起波瀾。
疫情期間,異鄉遊子無法返家,而香港疫情也從起初守成到迄今爆發,依舊十分嚴峻,確診者恰與不朽家同棟大樓,讓不朽父母極力勸退她,暫時別回家,也因此成為這波疫情下另類受災戶,但不朽慶幸在上次離家,有好好向家人說再見,即使超過一年的分離,讓她沒有遺憾,能更期待下次與家人的再相見。
也不是所有碎片都能拼湊,就像那些昨天無法重新擁有。《想見你》第13集
告別的沈重使人過度耽溺而念舊,在離不開曾經環境的情緒,旁人對念舊總是抱持悲傷,而不朽卻有另外見解,她認為念舊反而是件好事,「未來很重要,現在很重要,過去也很重要。」過去是生命重要 成分,一路走來的足跡證明自己的存在,從過有蛛絲馬跡找尋現在的你 。
以前她總以為自己能記得所有細 微,但當人生經歷越多,無意間卻忘記越深,因而轉個念,相信記住是一件很重要、很難得的事情,也是我們能獲得能量的養分,畢竟壞事能有教訓體悟,而好事則是果實累積,「念舊成為深情的人」,記起過去,更顯難能可貴。
不能後悔 負責每個決定
「不要做任何讓自己後悔的事情。」
不朽奉為圭臬的人生志向,她也決定讓更多人知道這句話的真諦,即便生命中做出的任何選擇,見過的任何人,或是與任何人交往,對她來說都是必須承擔責任,每一次的抉擇無非只是豪賭的過程,然而若是後悔,決定便沒有意義,因此她認為想清楚是行為前的必經,不會後悔是要讓每個可能的遺憾,有它必須的意義。
「文字可能沒那麼專精於一樣東西,但卻比我們想像的更有用。」讀起國文系,不朽不曾後悔,價值的重要在於自己能夠負責任,當自我認為這是不值得就別輕易嘗試,每個選擇都有承擔相對應的未來,對不朽來說,外界會認為國文系的沒前途,是因為自己認知上的不值得,絕非是出路缺少的問題,因此如何決定需要與否,不是看自己有多熱愛這件事,而是覺得這件事對人生來說是不是件值得的,當值得,就放手一搏吧!
即將回去北京上課的她笑說,疫情讓航空票價大漲,若能遠距教學就不成問題,但也期望航線的恢復暢通,她的旅行生活才能一如既往,一張單程票飛往的是夢想藍圖,更是未來寫作靈感的輿圖。
如同《想見你》之間的情感是不朽自我感受的基礎,這種深刻的守護和愛情語言,更多的源自她個人情緒,外界的喜歡也讓不朽有意外驚喜的榮幸,文字的溫度能給予生命澎湃,透過文學的力量與發揚,借力使力擁抱人間煙火,不朽也自我許下承諾,未來能透過文字記錄,守護曾經生活空間,守護歷史的記憶深刻「香港」。(撰文:大傳所實習生盧彥儒 / 編輯:余庭翎 / 核稿:胡世澤)